全媒體記者 朱賢 見習記者 肖麗萍 彭月嬌 通訊員 楊劍勇
大雪至,仲冬始,天氣漸寒,但南漳縣美麗鄉村建設的步伐依舊鏗鏘有力,熱情不減。
徜徉在南漳如詩如畫般美麗的新農村,滿目皆景:遍地散落“黃金甲”的古老村落,映入眼簾的綠水青山,串點成線的“四好農村路”,讓人心曠神怡。穿村落、入景區,沿途風光,各具特色,美不勝收。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南漳縣委書記王鵬說,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南漳深化全域環境整治,提升鄉村景觀風貌,強化人文內涵挖掘,推進美麗經濟發展,營造文明和諧鄉風,著力建設美麗鄉村大花園,爭創美麗鄉村建設的升級樣板。
道路通了、村子美了、產業興了、思想活了、口袋鼓了,鄉村蝶變由此開始……
看得見的美麗——全域環境整治,重繪南漳清麗色
南漳之美,美在那份“天然去雕飾”的濃郁生態底色。
碧水藍天,就是美麗家園。一直以來,南漳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著力提升農房風貌,整治人居環境。全縣各地鄉村環境煥然一新,村民們的幸福感、獲得感更強了。
九集鎮八泉村是從“最臟”到“最干凈”,實現華麗轉變的一個典型。
八泉村黨支部書記周萬軍說:“建設生態宜居鄉村,首先要把環境衛生搞好。”為此,八泉村成立垃圾治理協會,通過群眾收費、政府幫扶,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機制,確保生活垃圾治理常態化開展,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產業發展。“現在家家門口小花園,處處都是好風景。”八泉村村民為清爽干凈的美麗家園感到自豪。從村容村貌“臟亂差”到遠近聞名的鄉村游景點,八泉村面貌煥然一新。
走進武安鎮趙家營村,放眼望去,干凈整潔的鄉村道路貫通全村,公園式村文化廣場平坦開闊,白墻灰瓦小洋樓整齊統一,這一切都給鄉野風情增添了一抹城市韻味。
“原來是低矮的民房,沒有這么美麗的小洋樓。以前的泥巴路現在也變成了水泥路,每天有人打掃清潔,環境特別好。”趙家營村村民王仕秀自從住上小洋樓,心情格外舒暢。
“生態宜居的環境是老百姓幸福感、獲得感最直接、最生動的體現。為了能實現美麗鄉村從‘一時美’邁向‘持久美’,我們還要下功夫建立長效機制,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常態化工作來抓。”南漳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家普說。
南漳縣各鄉村補短板、強弱項,推動環境整治向縱深發展,營造出你追我趕、奮勇爭先的濃厚氛圍,使得鄉村更加美麗。
記得住的鄉愁——守住歷史脈絡,打造特色金名片
美麗鄉村建設絕不是要把農村變得千篇一律,而是要立足自然稟賦、民俗特點、傳統文化,充分挖掘村莊的文化底蘊,守護好歷史文化的“老底子”,讓這里的山水田園更加具有魅力,彰顯出美麗鄉村獨有的氣質和韻味。
守望故土,求得生機。城關鎮郭家土城村至今還保留幾處古老村舍,隨處可見傳遞孝文化的壁畫。村中心有棵千年重陽古樹,99戶村民繞樹而居。村“兩委”以千年重陽古樹為依托,塑造文化之魂,培育鄉村文化,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傳承孝道文化。
作為孝文化傳承地之一的郭家土城村講述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美麗鄉村建設絕不是無章法的“大拆大建”,而是要尊重一方水土,尊重歷史留下來的痕跡,按照其原有的肌理進行取舍、改造和升級。
在南漳,像這樣保留原始風貌、傳承傳統文化的村落還有很多。
在九集鎮方家廟村紅磚灰瓦的戶步巷間穿梭,仿佛回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家小院。漫步在村舍之間,一棟棟飽經風霜的紅磚房雖然顯得老舊,卻能喚起一代人童年的記憶,和鄉愁撞個滿懷。
南漳作為著名的“古山寨之鄉”,對古村落進行改造是為了更好地進行保護,留住古色鄉愁。陸坪村的春秋寨、漫云古村落等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來體驗濃郁的鄉土文化,助力南漳打響文旅融合發展品牌。
在歷史傳承中續寫美麗鄉村宜居宜游宜業的新篇章,南漳的古村落正煥發新的生命力。
觸得到的幸福——美麗經濟騰飛,業興民富生活美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美麗鄉村建設,短期靠環境整治,長遠靠產業支撐。產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論其根本,就是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以產業美帶動事業美,以事業美支撐鄉村美。“天池山過去就是一片光禿禿的茶場,沒有啥特色,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帶動下搞休閑旅游,茶葉銷路暢了、旅游設施全了、游客多了,我們老百姓也跟著一起致富了!”當地受益的貧困戶說起產業融合發展給村里帶來的變化,不禁喜笑顏開。
2014年,劉坪村通過招商引進天池山生態農業項目,并立足天池山特色,努力實現三產融合,重點打造三大產業示范窗口。
走因地制宜的綠色發展之路,劉坪村收獲頗多。截至目前,劉坪村培育出150萬袋規模食用菌龍頭種植專業合作社1個、天麻基地1個、葡萄園1個,改造老茶園1200畝,新發展茶園350畝。三產融合助推鄉村旅游發展,節假日游客絡繹不絕。
立足于生態優勢,促進農旅融合的還有清河區雷家巷社區。涌武公路、清涼河貫穿而過的雷家巷,土地肥沃,交通便捷。憑借自然優勢,雷家巷成了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糧食年產量7000余噸,全年油料產量200余噸。
清河區集思廣益,念好綠色發展經,聚焦四賢莊生態旅游這一主戰場,塑造“一處美,處處美”的集約風光格局,打造美麗鄉村精品旅游線。
目前的四賢莊生態旅游功能齊備,田園風光美不勝收,可同時接納游客餐飲100人、垂釣300人,是清河區美麗鄉村規劃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近年來,南漳憑借獨特的地理優勢,按照“突出產業、體現特色、挖掘文化”的思路,以農耕、茶葉、食用菌、稻蝦共作等產業為重點,融合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形成了“l+8+N”農旅融合發展格局,努力打造鄉村產業興旺的“南漳樣板”。
打開南漳縣的“民生發展圖”,一個個美麗鄉村依偎在群山的懷抱中,一批批產業項目落地生根,打開了群眾的“致富門”,一張張幸福的笑臉綻放在田間地頭……
這是南漳縣美麗鄉村的“模樣”,更是南漳百姓告別貧困、過上幸福小康生活的寫照。
南漳縣委副書記、代縣長陳棟說:“鄉村振興要堅持顏值和產值一起抓,統籌布局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產業發展。南漳既要扮靚美麗‘面子’,也要做實產業‘里子’,真正實現產業興、村莊美、農民富。”
責任編輯:劉洋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