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山羊存欄接近120頭,預計年底收入10萬多元。”8月25日,正在收拾羊圈的汪漢成興奮地說。
65歲的汪漢成是宜城市流水鎮楊林村人,10多年前因為中風導致手腳偏癱,自家的8畝旱地忙碌一年也沒多少收入,再加上老伴重度殘疾,每月的醫藥費讓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2015年,汪漢成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隨著扶貧工作的開展,流水鎮村干部和宜城市住建局工作隊多次座談,結合汪漢成的家庭情況及其發展養殖的意愿,決定采取產業扶貧政策對其幫扶。汪漢成在政策扶持下購買了7只波爾山羊,從此開啟了“牧羊人”的生活。
波爾山羊是優秀的肉用山羊品種,具有體型大、生長快、繁殖力強、產羔多等特點。為養出好羊,汪老漢每天早出晚歸,與羊兒形影不離。不管是上山放羊、挑選飼料,還是給羊寶寶喂奶,乃至接生小羊,他都耐心細致照料。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流水鎮村干部及宜城市直部門資金和技術的幫扶下,2018年,汪漢成一共賣出24只羊,收入3.105萬元。
產業逐步發展,從昔日的貧困戶到現在的養羊大戶,徹底摘下“貧困帽”的汪漢成,成了村里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楷模,他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2019年底,汪老漢買了一輛SUV車,給兒子拉貨做生意。
汪漢成說:“黨和政府拉我一把,我要把羊兒養得又肥又壯,這樣脫貧致富才光榮。”
據悉,大力發展養殖業只是流水鎮助推產業扶貧,為貧困戶增收的眾多措施之一。流水鎮黨委政府上下齊心,鼓勵貧困戶多元化發展產業,不斷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使其真正符合穩定脫貧標準,為決勝脫貧攻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尚文 尚一郎 韓秀嫣)
責任編輯:蔣琦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