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裴煥地 沈朝軍 全媒體記者 朱賢
8月16日上午,在南漳縣九集鎮老官廟村的艾草地里,齊腰高的艾草長勢喜人,微風拂過,陣陣艾香撲鼻而來。48歲的羅大順正戴著草帽,在地里除草。“艾草種植技術簡單,投資少、收入高,過去種水稻、小麥,一畝地收入不到2000元,現在種艾草每畝收入近萬元!”羅大順喜笑顏開。
羅大順8年前因傷致殘,妻子患有先天性腦動脈血管瘤,他家曾是村里公認的貧困戶。前兩年,在村“兩委”的大力幫扶下,羅大順大膽種艾草、養牛,一年收入10萬元左右,一下子變成了富裕戶。
村民代平今年56歲,通過土地流轉,建成了10畝蔬菜大棚和30畝果園基地,種植韭菜、黃瓜、絲瓜、茄子及各類水果,年純收入達15萬元,成為全村聞名的致富能手。
實現鄉村振興,重要前提是產業興旺,農民靠傳統農業脫貧,很難有起色。據了解,老官廟村發展產業堅持“六個一”思路,即一個光伏電站、一片生態農業園、一個肉羊養殖基地、一個300畝艾草基地、一個500畝石榴基地、一個350畝金銀花基地。目前,光伏電站已建成并發揮效益,生態農業園已開花掛果,艾草、石榴、金銀花等基地已初具規模。這些產業和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解決了群眾穩定增收問題。
老官廟村不僅大力發展致富新產業,還持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村干部孫越強介紹,去年以來,按照“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的標準,全村先后整合投入資金30多萬元,大力實施農村道路、生態綠化、垃圾治理、污水處理、文化廣場等十余個重點項目建設,持續為鄉村“美顏”,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和村容村貌,掀起了美麗鄉村建設的高潮。
如今的新官廟村,處處繁花似錦,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青山綠水中閃閃發光。
老官廟村黨支部曾是縣、鎮掛了號的后進黨支部,班子不團結、表現不及格、群眾不滿意、上級不放心。去年8月,南漳縣委對該村黨支部進行整頓,并從縣委辦公室抽調正科級干部馬勇擔任該村黨支部書記。
如何在短時間內,讓軟弱渙散的基層黨組織產生凝聚力、形成戰斗力、體現執行力?
馬勇提出設立“輪值書記”的建議,即村黨支部書記擔任“常任書記”,4名村委會班子成員輪流擔任一周“輪值書記”。“輪值書記”要承擔組織召開工作例會、安排分解任務、及時回應村民訴求等工作。“鄰居家蓋房過界,影響我家排水。”6月29日,“輪值書記”、村會計趙學鵬剛起床,就接到村民投訴,急忙趕到現場核查。
原來,7組村民趙玉清家正在建新房,院墻地基侵占了鄰居家的部分排水溝渠。在趙學鵬的協調下,趙玉清向鄰居道歉,重整院墻地基。“以往遇到這種鄰里糾紛,我會轉給分管調解的同事來處理,但現在我是‘輪值書記’,必須第一時間回應群眾訴求。”趙學鵬說。
村婦女主任羅順芝認為,設立“輪值書記”,可以倒逼村干部互相學習,提高綜合能力。現在,村干部相互推諉的現象減少了,大家從“我不管”變成了“我來抓”。“輪值書記”的推行,使該村黨組織“輪”出了新氣象、新局面。
曾經,推門是泥土路,舉目是荒山,房舍破爛不堪,貧窮、落后是老官廟村的代名詞。如今,步入老官廟村,映入眼簾的是寬敞的柏油路、鮮艷的路邊花、漂亮的居民樓、整齊的田園,讓人流連忘返。短短幾年時間,老官廟村實現了從貧困村到美麗鄉村的華麗蝶變。
責任編輯:劉洋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