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姜雁冰 通訊員 李雯艷 童輝
近日,在老河口市張集鎮油房灣村二組油坊大堰旁的150畝掛坡地上,栽種的辣椒迎來收獲季節。
村民殷化玉將一只只火紅的辣椒摘下,輕輕放入籃子。一天后,經訂單商裝箱、打包、上車,這些辣椒就被運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成為食材加工的原材料。“一個采摘季,靠務工我就能賺三四千元,加上土地流轉的錢,僅這四畝多地,我一年就可以增收五六千元。”村民殷化玉說。
殷化玉是油房灣村二組村民,曾是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出列后,依靠村里的產業支撐,家庭人均年收入達到2萬多元。
在油房灣村,大批像殷化玉這樣的村民在當地創富產業的帶動下,擺脫了貧困,踏上了小康之路。“辣椒產業在油房灣村從落地到發展,只不過半年時間,這源于一個偶然。”油房灣村黨支部書記龔保貴告訴記者,今年4月,受疫情影響,原本準備用來種春苞谷的150多畝掛坡地一下子成了“閑地”。這些掛坡地涉及油房灣村二組30多戶村民,一旦春上撂了荒,會直接影響這些村民的收入。怎么辦?龔保貴心里很著急。
正在這時,一個電話讓龔保貴喜出望外。這個電話是四川佳晨公司董事長梅艷麗打來的。原來,梅艷麗正為四川省郫縣豆瓣股份有限公司尋找辣椒種植地,供種苗、包回收,每斤不低于0.8元。
“眼看要錯過季節,沒想到還有意外之喜!”龔保貴說,雙方一拍即合,這150多畝“閑地”一下子變成了“緊俏地”。
受疫情影響,今年辣椒價格普遍上漲,收購價已由當初合同約定的0.8元/斤提高到現在的1.2元/斤,不光村民得到了實惠,村集體也增收了10萬多元。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不開產業支撐。”老河口市張集鎮黨委書記廖海斌告訴記者,油房灣村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到現在享譽周邊縣市鄉鎮,離不開產業的發展。正是因為產業得到了發展,油房灣村小康路上風光正好,村集體收入一年上一個臺階,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逐年增強。
說起村里的產業,龔保貴如數家珍。“金農豐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規模已經達到上萬只,帶動周邊棗陽、谷城、南漳等縣市500多戶貧困戶養殖。養殖戶依靠養羊,每年每家可以增收2萬多元。”龔保貴說,這一產業每年為村集體創收23萬元。
此外,2017年5月,油房灣村引進了肉牛養殖項目,目前年出欄3500多頭,為村集體創收43萬元,帶動張集鎮33個村實現秸稈綜合利用,取得了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2019年8月,油房灣村引進香港新能源公司,在該村投資5億元,建成了1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可為村集體創收40萬元,帶動油房灣村100多戶村民持續增收。“目前,油房灣村以辣椒產業為切入口,正在建郫縣豆瓣醬辣椒采購基地,擬流轉土地3000畝,每年可為村集體創收20余萬元,帶動本村及張集鎮其他村200多戶村民持續增收。”龔保貴說。
2019年,油房灣村人均年收入達到21600多元,預計今年村集體收入可突破100萬元。“村民們不光腰包鼓了,更重要的是思想解放了。”龔保貴說。要想富,先富腦,龔保貴多次邀請老河口市各家銀行進村授課,充分利用惠民金融政策,鼓勵群眾投資產業、創業創富。今年,油房灣村村民的貸款總額已突破500萬元。
龔保貴說,村里的優勢找準了,產業發展的方向找對了,大家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責任編輯:蔣琦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