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劉倩 通訊員李向樂 詹莎)消費扶貧,一頭連著貧困地區,一頭連著廣闊市場,它的最大特點是運用市場機制,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到扶貧中。5月17日,記者從市扶貧辦獲悉,我市多措并舉組織開展消費扶貧活動,截至4月底,已實現銷售扶貧農產品3205噸,解決了貧困戶、帶貧企業(合作社)等的銷售難題。
土雞蛋、老母雞、土蜂蜜……愛心人士鐘女士近日來到谷城縣茨河鎮金牛寺村貧困戶耿廣啟家購買了700個土雞蛋和22只老母雞,還從其他貧困戶家購買了3瓶土蜂蜜。鐘女士表示,下次要約朋友一起到金牛寺村的獅子巖風景區旅游,號召大家一起購買這里的農產品。
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像谷城這樣拓展銷售渠道,動員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購買農產品增加貧困戶收入是我市開展消費扶貧的方式之一,相比“直接給錢”式的扶貧,消費扶貧更能有效提升扶貧的深度和高度,提高扶貧的質量和效率。
一直以來,貧困戶的農產品比較分散,數量不大,面臨銷售難題。對此,我市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消費扶貧,以此減輕貧困戶的負擔,解決貧困戶的后顧之憂,拓寬貧困戶農產品銷售渠道,提升貧困戶農產品供應水平和質量,調動貧困戶依靠自身努力實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促進了貧困戶穩定脫貧和產業持續發展。
不僅如此,我市還利用互聯網開展消費扶貧,實現精準對接。
5月5日,棗陽市市長武義泉、共青團襄陽市委書記張興瑞共同走進棗陽郵政分公司“棗郵果果”淘寶企業直播間,為棗陽市扶貧產品代言,幫助農戶賣貨。活動直播了2個小時,賣貨8665單,訂單金額達18.9萬元。油桃種植戶吳世軍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油桃滯銷,政府提供的這個平臺幫助他們解決了銷售難題。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增加了脫貧攻堅的難度,各地領導干部紛紛化身“主播”,積極“帶貨”,“互聯網+消費扶貧”模式在我市迅速崛起,成果斐然。
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互聯網+消費扶貧”模式可以幫助帶貧企業(合作社)擴大產品銷量,實實在在幫助帶貧企業(合作社)及貧困戶增收,增強帶貧企業(合作社)及貧困戶的信心,激勵他們積極勞動,通過自己的雙手早日實現脫貧致富,并形成人人參與支持消費扶貧的良好社會氛圍。與此同時,我市正通過探索多種方式,打通消費、流通、生產各環節的痛點、難點和堵點,積極開展農商產銷對接,高質量走好消費扶貧每一步。
此外,為了促進消費扶貧,我市目前已認定扶貧產品36個,涉及7個縣(市)區,市民可登錄貧困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www.fupin832.com)及中國社會扶貧網(https://www.zgshfp.com.cn/),購買我市認定的扶貧產品。扶貧產品目錄實行動態管理,每月更新1次,有效期1年,可登錄市扶貧辦門戶網站http://fpb.xiangyang.gov.cn/查詢下載。
責任編輯:蔣琦威
請輸入驗證碼